2015年10月23日 星期五

011-數位落差還是觀念落差?

在幾次的演講中我都提到一個問題-「數位學習資源的應用」究竟是一個會擴大學習資源落差的概念?還是一個會減少學習資源落差的概念?而且在我提出這個問題時,我都會刻意沈默一下,讓聽眾思考一下自己本身的數位應用經驗。等到聽眾心中大致上有個定論後,再提出我的想法。

在我的經驗中,不同的縣市甚至是同縣市不同的區域中,實體的學習資源多少都會有落差。那麼,數位的學習資源呢?當然也有,不過比起實體資源的差距來說,只要不是客製且需要個人付費的系統或是軟體,數位資源落差扳回的機會和實現的可能性會高一點。不過有個前提。就是
我們對於資源的掌握與資訊工具的必須花一番功夫研究,如此在數位環境中才有可能創造數位機會。

前幾天聽了一場演講後,更是確認了我之前的想法。在整場演講中,我最震懾的是幾個字

SO WHAT ? NOW WHAT?

當我們眼裡看到很多的差距時,或許我們最該做的是問問自己,我們可以做些什麼?這也讓我聯想起我一直很堅信的一句話

正在承受苦難的人(痛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  (尼采)

既然有些縣市實體學習資源的缺乏已經是個事實,而且短期間很難看到改善。那麼,另覓它路來打破這種沈悶的局面應該就是眼前我們該做的事情。如果你願意這樣想,那往數位學習資源的方向發展或許就是一條可能的道路。可是接下來,你可能又會想到,數位應用龐大的經費與設備問題如何克服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只能說我們或許都會有點迷思,認為所有的數位學習應用一定都要龐大財力物力才能完成。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我們是否可以先盤點自己擁有的設備與經費,然後在這些限度內,一點一滴逐步的讓可行的數位學習應用慢慢到位呢?在很多的數位學習應用中,其實並不需要高檔的設備,只要有基本的網路,加上可以上網的電腦,就會有很多發展的可能性。如果是這樣的需求,多數的學校或是家庭絕對是可以符合的。

例如我目前在推廣的

  1. 公共圖書館數位資源
  2. 教學與自學的好用資源

只要很基本的網路加上一台堪用的電腦,就可以順利達成。甚至有些方案,也支援離線儲存與觀看,有心學習的人,只要善用各種免費網路加上隨身的手機或是平板,就可以滿足自己自學的需求。看起來很不錯,對嗎?

但是,我們看到的是,社經的差異有時也會顯示在學習資訊的接收度與學習觀念上。在這篇 是自己不長進,還是資源分配不公平?》史丹佛大學把課程免費上網,結果沒人要用 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這種情況,就台灣而言,如果你把一些主要的線上學習平台的使用者分析拉出來,並且做一些簡單的分析,你會分析,偏鄉使用者佔偏鄉學生的使用比例,明顯低於都會區使用者。當然有些學習平台很努力希望提供偏鄉更多的資源,因此會提供更好的條件供偏鄉學校使用,可是推廣歸推廣,如果數位資源應用的概念不到位,就算有那些資源,大概也是不會去動它。
所以接收到是一回事,體會到重要性來落實使用又是一回事。以目前我所接觸的偏鄉來說,
沒有積極透過社群、網路參與教育事務的地區或是學校,在數位資源的應用上,說實在還停留在很久遠的印象中。相對的,如果是積極參與的老師或是學校,那麼資訊幾乎也和主要都會教師同步,甚至在某些部分還超越。在基本條件類似的狀況下,應用數位學習資源的關鍵就變成了誰能掌握數位資源的主要依據。誰能善用數位資源的工具,
誰能轉換數位應用的概念,誰就可以在既有的實體學習資源上累加豐富的數位學習資源。所以與其說是數位落差,倒不如說是觀念落差。

而且,這類學習資源落差的資源其實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在新聞版面出現

  1. 台東偏鄉 再添2座愛的書庫
  2. 劉克襄:七美是一座藝術生態島
第二篇文章中提到
物質缺乏,交通不便都可忍受,但教育資源貧瘠絕對要改變。吳校長深知外面世界競爭的激烈。離島的孩子們難以跟城市孩子相比,縱使是隨便一處偏鄉,都比小島擁有更多來自各地的經費和人力的挹注。他們唯有緊緊掌握現有的資源,善於運用地方人士的專長。

我心中想的就是,所謂的現有資源,包不包括來自網路的無國界虛擬資源呢?像第一個案例,數位圖書資源是可以先墊補目前的空窗,甚至作為圖書資源的其中一個項目的。而第二個案例,只要網路速度夠(這個有點需要確認,因為連澎湖本島的網路速度都很慢,我不敢斷言七美網路狀況,如果七美的學校可以讓我遠端連線進去測試看看網路資源的觀看速度,我願意試試看),透過虛擬先與世界接軌也是個不錯的方法。

所以在我推動數位資源應用的這些年來,我一直視著去引導大家的應用觀念而不去強調平台、設備與技術。因為我認為:
網路是一扇窗,一扇通往世界的窗。你的實體環境或許有很多不足,但是如果你有心學習、有心接觸世界,網路會是你在實體途徑外,最好的幫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