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9日 星期五

008.公共圖書館數位資源應用概念(資訊社會公民必備核心能力)

很久以前發願寫一本關於公共圖書館數位資源應用的書籍,不過雜事眾多,加上我時間管理不是那麼厲害,所以拖著拖著也就延宕下來了。剛剛好,今天整理舊文件時,發現了這一篇文章。我想是個機緣吧!這學期婉拒了大量的研習邀約,想要好好當個「字」耕農,或許,這一個學年可以好好的把這一系列文章寫出來,至於能不能出書,就隨便了。

.......................................................................................................................

為甚麼一個推動數位閱讀的人要來寫一本傳統的紙本書籍呢?答案很簡單,因為……我沒有辦法透過數位途徑有效地接觸到我想接觸的那批人,這批人可能有:

  1. 想提供孩子更多優良學習資源的父母
  2. 找不到適當的實體書籍來閱讀的學生
  3. 喜歡讀書但是不方便長途移動的長輩
  4. 積極找尋參考資源以豐富教學的老師
  5. 尚未體認到閱讀科技益處的社會大眾

除了網路的散布方式外,我也試著透過大量的實體研習分享數位閱讀的想法與作法,但仍然沒有辦法將這些資訊傳遞給更多真正需要的人。所以我才想說,或許我可以透過傳統的資訊傳播路徑-「寫書」,讓有實際需要但是資訊接收管道較單一的潛在使用者,透過書本的閱讀,慢慢的引導至數位的資訊接受路徑上,便能跟目前我散布在網路上的資訊有效的接觸,進一步的接觸數位閱讀。

 

其實我推動數位閱讀已經好幾年了,早年的數位閱讀有很多的限制,例如交通、內容、設備、頻寬、觀念……等等。不過近幾年,這些限制或者也可以說是刻板印象,隨著時間慢慢的被打破了。

 

在交通方面,以往許多圖書館堅持的「線上辦證、現場領證」在台北市立圖書館的率先帶領下,逐漸改為全台民眾只要線上辦證後馬上可以使用線上閱讀資源的辦證方式(目前可以這樣做的只有台北市立圖書館,希望使用國家最多資源的六都圖書館要多向台北市學習)。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雖然需要掃描身份證正反面,並且需要一點作業時間,不過仍然符合「線上辦證、線上啟用」的異地辦證、線上啟用的原則,也真正打破了時空的限制,為更多偏鄉或是交通不便的民眾、學生帶來更多的方便,這也才是真正符合數位公共資源精神的圖書館經營方式啊!

至於其他圖書館雖然尚未開放「線上辦證、線上啟用」的服務,不過基本上台灣各縣市的公共圖書館都還蠻友善的,幾乎都會開放其他縣市民眾辦證,所以只要我們有心,到外縣市旅遊時順便辦張借書證,也就能夠順利的使用其他縣市的數位閱讀資源。

 

在內容方面,各縣市圖書館的數位閱讀資源也突飛猛進的成長。以我最常使用的北市圖來說(請注意,我是高雄市民),電子雜誌、電子書、多媒體繪本、英文學習及測驗資料庫應有盡有,而且不管質或是量,和以往相比都有飛躍性的成長,特別是資料庫的部份,更是包羅萬象。一間圖書館用不夠沒關係,台北市圖書館、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高雄市立圖書館,還有個別縣市的圖書館,都有些特有的館藏與資料庫等待你去挖掘,所以就內容上來說,只怕你不看,不怕閱讀資源被你看完。

在設備方面,平板的低價化推動了數位閱讀的大步邁進。一台8吋的白牌平板電腦,加上政府努力推動的iTaiwan及公共網路點,你就可以利用平板改變一個人的一生。以前有句諺語叫做「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但在以往的年代,貧者可能連本書都買不起。現在,只要我們願意,學校的老舊電腦連上網路照樣可以做數位閱讀,能夠擁有自己平板電腦的民眾,更可以在公共網路點或是自己家中的網路環境下下載電子書離線觀看,更有甚者,許多國外的自學網站也紛紛提供app,讓使用者可以下載內容離線觀看,讓知識獲得的途徑更加多元。

在頻寬方面,以往受限於寬頻環境不足,下載速度慢,電子書幾乎都是以低解析度圖片與文字的方式呈現。但是由於寬頻越來越普遍,現在的電子書呈現方式也越來越多元。除了有高清晰圖片,英語雜誌甚至還有聲音檔與速度調整裝置。而且,如果電子書是用app的方式來呈現的話,內容就更有趣了,除了上述的呈現元素外,影片、互動操作也都在選項內,可以用更豐富多元的方式來呈現內容。

觀念是最難更改的部份,不過即便是在一般人刻板印象中主張紙本最力的藝文人士也能慢慢接受數位閱讀這股趨勢。詹宏志曾說到他花了20年學的1個字 「lute」,在1秒鐘內就可以在維基百科中找到。楊照也認為數位匯流是回不去的趨勢,所以成立了「新匯流基金會」,希望能夠協助社會形成行動的力量,推動數位親子共讀,打造多元智能的學習環境。陳芳明與童子賢在「人間相對論」的對談中也屢屢提及科技對他的生活、閱讀及寫作的幫助。而張大春與傅月庵更是經常透過facebook抒發己見,讀張大春的書可以看見他文筆的功力,看張大春的臉書,更可以更貼近真實的作家面貌啊!更何況,所有的閱讀素材應該都是幫助我們了解世界的方式,不管是紙本、是數位,都是我們期望建構的知識體系中的一部分,不應該有什麼區別。

所以,在這些限制逐漸被打破的狀況下,數位閱讀只會隨著時間更加深入我們生活,甚至變成我們現代公民必備的資訊素養。如果是這樣,一本介紹數位閱讀的書或許應該也是社會大眾欠缺的。如果以往的數位落差指的是設備、技術、經費投資,那麼現在的數位落差我想應該還包括了知識接收的廣度與深度。而這些數位落差的改善與跨越,其實就在一念之間,所以拿起這本書,找台可以上網的裝置,跟我一起抓住世界的脈動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